常理企业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
企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提升 |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格局愈加激烈。企业在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 科技研发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只有加大科研投人以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企业作为追求经济价值的营利组织,如何更好地平衡投入产出是必须要面对及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具,将对处理好上述问题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结合企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归纳整理目前预算管理中显现的不足,通过具体原因分析,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提升企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水平。
1科研预算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度科研预算执行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科研人员预算意识不强,是很多企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1 科研活动不确定性大且复杂等特点,客观上为预算管理带来难度
技术研发活动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不能完全预见。而且一般的科研项目执行周期都在三年以上,物价上涨、具体操作时无法预见的困难、不可控的因素很多,这些也造成科研项目预算难度加大。
1.2 预算编制主体的认识及专业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效果
一般企业而言,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预算编制的主体,基本由科研人员成长为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出身使其更多关注科技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对研发活动中预算、资金管理的敏感性不足,普遍认为研发活动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其预算管理难以实施。此外,预算管理知识与经验不足,预算编制过程的粗放化,也影响了预算编制水平。通过访谈部分企业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员得知,其在编制预算时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方式1:打算做的事都报预算,不过多考虑客观实现条件。 方式2:预算时间紧,不容细考虑,大概估预算。 方式3:根据项目开展年份,参照项目总预算进行测算。比如一个三年的科研项目在预算编制上,考虑第一年处于项目前期调研准备阶段,一般费用发生较少,故以1—2—1“或“1—1—2”的比例将项目总预算分配至年度预算。
1.3 科研项目专项预算模式,导致预算编制基础不牢固 科研项目专项预算管理模式下,科研人员对于科研预算“千斤重担一人挑”,科研项目预算的主要决定环节在科研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但现实中一个科研项目的运转,涉及到资产购置、材料采办、会计核算、人员配置等各个方面,需要考虑执行过程中方方面面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科研项目负责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本身对于与科研预算执行密切相关的采办、财务预算等制度了解有限,对管理流程等影响科研预算执行的因素考虑不足,加之预算充足好干活的意识给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
另外,科研项目预算书和财务部门预算科目不同,科研人员充分了解两者的对应关系是准确编制预算的前提;同时科研预算基于财务基本预算表格编制,没有针对重点成本,如设备、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费等和建立详细预算编制支持依据,不利于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亦不利于后续预算审核与过程监控。
1.4 管理审批环节等影响因素估计不足,影响了预算执行 对于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如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集团项目以及公司项目,必须经过国家、集团公司等管理机构批准后方能启动,而目前对于公司级以上项目,普遍存在审批流程时间考虑不足的情况,导致项目启动较计划延后,进而预算执行延迟。此外还存在采办审批流程考虑不足,公司对于采办有严格的流程规定,专项预算模式下科研项目人员对审批流程及时间考虑不足,乐观估计合同签订时间等,以致材料加工等预算执行率低。
1.5 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管理薄弱
目前科研项目执行存在重立项、轻预算、轻过程控制,导致最后决算报表“不好看”,预算完成“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基于财务基本格式编制,对于其费用,特别是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费用,如资产购置、材料与加工、技术研究费等无详细的预算支持依据,后续预算跟踪仅限于财务核算数据与预算数据的简单对应,无法进行详细跟踪、分析,以及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良好控制,而挖掘预算执行不理想的具体原因则无从谈起。
1.6 预算结果未有效评估、考核未落实到位
原有预算模式下,由于科研预算编制阶段的粗线条,导致年末对预算执行滞后原因无法作出清晰评价,科研人员更多强调流程等方面客观原因。同时预算执行结果对科研项目责任人个人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未引起足够重视。
2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改进思路与措施
通过组织落实、流程清晰、责任明确,使科研预算从专项预算转型为全面预算,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一预算执行一预算考评”的过程管理规范。
2.1 科研预算改进的总体思路
1)科研预算管理由专项预算走向全面预算。 3)科研项目预算考评从“占比较小”到“加大比重”。
2.2 科研预I算改进的具体措施
1)改进科研预算编制审查流程。管理部门为预算审查部门的单一预算审查模式,将影响科研预算执行的采办部门、人力部门及财务部门纳入审查部门,加强职能部门的管控,形成以科研人员与科技管理部门为主体,财务部门、采办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全员预算管理模式。
2)强化科研预算支持依据精细化。如前分析,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粗线条使科研项目预算支持依据及基础薄弱,且不利于后续跟踪。同时从妥善处理管理与效率的角度出发,重点做好设备购置、材料与加工、技术研究费等主要成本预算编制。
3)加强科研预算执行过程管理。预算过程管理不足是科研项目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提升预算执行效果与水平,将重点跟踪设备购置、材料与加工、技术研究费等主要成本执行,对差异及时分析并提出预警。
4)建立科研项目预算后续评估及考评机制以及项目负责人预算信誉。加大科研项目预算考评力度,对于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分析总结原因,为以后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对于预算信誉低的项目负责人员进行重点再培训,对以后申报项目重点审核,同时与个人绩效挂钩。
咨询服务电话:15312193070
联系电话15995821055 QQ2750002190
|
文章来源:http://www.szcpc.com/te_news_news/2018-07-20/54431.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