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将达5000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2 13:42 浏览量:141
一、高点定位,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一)重要意义。设立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特别指出,“要用好这些优势和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省委罗志军书记强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高新园区布局中,苏州占了3个,居于核心地位。推进“两个率先”、“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全省主要看苏南,首先还是看苏州。目前,苏州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既是苏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走在前列的努力方向,也是破解发展瓶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好。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指示为根本遵循,牢牢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建设框架内,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苏州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三)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方向,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引领发展、苏州高新区突破发展、昆山高新区特色发展,使高新园区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点带面放大辐射示范效应,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聚焦创新一体化布局和产业特色发展,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优化创新布局,强化协同效应,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全市整体发展新优势。
(四)主要目标。到2020年,苏州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以上,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200人以上。全市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集聚一批具备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涌现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二、统筹布局,形成苏州创新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强化苏州工业园区引领作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全力建设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高端制造为基础、以优秀人才为支撑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水平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发挥中新合作平台作用,以创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推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人才、创新、科技、金融、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科教协同创新,提升创新驱动效能,打造在全国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到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件,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300人以上,工业增加值率35%以上。
(六)实现苏州高新区突破发展。支持苏州高新区加快突破发展,努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创新引领、人才集聚、生态优良的创新型科技园区,跻身全国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大力发展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先进研发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推进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先进制造创新区、阳山科技创新生态园等创新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等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特色鲜明的重大创新载体。到2020年,苏州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件,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300人以上,工业增加值率35%以上。
(七)推进昆山高新区特色发展。支持昆山高新区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前三十名。加快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大力发展以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小核酸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深入推进以阳澄湖科技园为承载的创新核心区建设,重点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到2020年,昆山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220人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5%以上。
(八)推动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创新要素分阶段逐步向周边辐射,尤其是向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比较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较集聚的区域扩散。支持辐射带动区域建设一批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大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加快常熟、汾湖、太仓、吴江省级高新区建设步伐,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张家港市、吴中区、相城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实现省级高新区全覆盖。支持姑苏区打造高端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按照高新区发展模式和理念完善创新体系、探索创新模式、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成果转化,走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