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关于税的那些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3 10:28 浏览量:111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实务中,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资格认证条件、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及税务稽查补税适用税率等问题常常是涉税关注点,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几个税收问题。
一、
高新技术企业必备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苏州博远企业办理有限公司,建立于2007年,是江苏省建立最早的科技项目申报辅导安排之一。公司具有一大批专业、敬业、高效、经验丰富的项目申报技能团队,自建立以来,已累计向超越1000家企业供给过各方面的咨询效劳,深受客户的信任和喜欢,在业界也具有很高的名誉和评价。
博远企业办理作为一流的办理咨询和效劳外包企业,在中心领导层的带领下全力打造最优异最杰出的效劳型安排。公司最中心的力气是先进的办理理念和把客户作为焦点的精力,博远企业办理吸收和立异了最优异的办理思维特别是日本和欧美的办理理念,并和我国的思维融和在一起开展立异,立志把这些思维和理念传达到有需求的企业。 博远企业办理依据企业的具体的情况,派专业的项目经理到企业界部开展调研,依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作成具体项目计划书,为企业开展办理咨询效劳,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业务受理:高新技能企业确定、高新技能产品申报、专利请求、授权请求、科技项目
联系人:褚老师
电话:15312193070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问题
案例简介:某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2016年企业实际发生工资支出200万元(包括实习生工资1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6万元(包括实习生福利费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拨款收据,2016年该企业汇算清缴期时,做了如下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200*14%=28万元,实际发生26万元,不做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200*2%=4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200*2.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处理看似没问题,然而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0*8%=16万元,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那么,针对该问题,企业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笔者建议,企业可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5号)相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问题
案例简介:某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2016年企业实际发生工资支出200万元(包括实习生工资1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6万元(包括实习生福利费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拨款收据,2016年该企业汇算清缴期时,做了如下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200*14%=28万元,实际发生26万元,不做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200*2%=4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200*2.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处理看似没问题,然而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0*8%=16万元,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那么,针对该问题,企业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笔者建议,企业可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5号)相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问题
案例简介:某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2016年企业实际发生工资支出200万元(包括实习生工资1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6万元(包括实习生福利费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拨款收据,2016年该企业汇算清缴期时,做了如下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200*14%=28万元,实际发生26万元,不做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200*2%=4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200*2.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处理看似没问题,然而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0*8%=16万元,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那么,针对该问题,企业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笔者建议,企业可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5号)相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问题
案例简介:某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2016年企业实际发生工资支出200万元(包括实习生工资1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6万元(包括实习生福利费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拨款收据,2016年该企业汇算清缴期时,做了如下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200*14%=28万元,实际发生26万元,不做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200*2%=4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200*2.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处理看似没问题,然而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0*8%=16万元,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那么,针对该问题,企业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笔者建议,企业可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5号)相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问题
案例简介:某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2016年企业实际发生工资支出200万元(包括实习生工资1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6万元(包括实习生福利费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拨款收据,2016年该企业汇算清缴期时,做了如下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200*14%=28万元,实际发生26万元,不做纳税调整处理;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200*2%=4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200*2.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处理看似没问题,然而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0*8%=16万元,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那么,针对该问题,企业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笔者建议,企业可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5号)相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